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現在位置 首頁 > 登記專區 > 特定工廠登記 > 特定工廠中文版產業故事
  • 友善列印
  • 回上一頁

挑戰與轉型:臺中市特定工廠的抉擇

農地工廠圖1130611
農地工廠圖1130611

【撰文/王鳳奎博士,東海大學EMBA教授,臺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院士】

在臺中市的產業道路,甚至田埂小道旁,隱匿著許多默默支撐台灣製造業的工廠。這些工廠主要以中小企業、傳統產業及家族企業為主,它們的老闆大多出身於黑手,憑藉勤奮質樸的打拼精神,由農業時代的家庭工廠開始,隨著台灣產業發展的每一階段轉型,共同打造出台灣中小製造業的奇蹟。有些工廠甚至在農田中逐漸發展成為世界的隱形冠軍或世界知名的領導企業,例如全球自行業的龍頭廠商捷安特就是從台中大甲農地起家的工廠。

然而,許多在農地或非工業區設立的工廠並沒有正式登記工廠營運,隨著環保意識的提升,社會及經濟的快速發展,這些違章工廠逐漸暴露出一些對環境及公共安全的問題。為了解決違章工廠的問題,政府推出了《工廠管理輔導法》,允許這些工廠在符合一定條件下申請特定工廠登記,並通過提交改善計畫逐步合法化。特定工廠政策的實施,既是對歷史遺留問題的補救,也是對未來土地使用和工業發展的規範。而臺中市政府希望通過這些措施,不僅能夠減少違章工廠對公共環境與安全的影響,還能穩定工廠的生產和就業,促進工廠的永續發展,並對臺中市經濟發展產生積極的正面影響。

特定工廠轉型的必要性與挑戰

隨著全球經濟發展的快速變化及地緣政治的影響,台灣中小製造業正處於前所未有的變革時代。許多曾被譽為經濟發展英雄的特定工廠,隨著數位轉型和淨零轉型的浪潮席捲全球,正面臨著比工廠合法化經營更嚴峻的挑戰。從內部的人才短缺、資源限制到外部的市場競爭、技術升級,特定工廠似乎站在了十字路口:是堅守原地等待消亡,還是勇敢轉型尋求新的生機?

在這種情況下,轉型已成為臺中市特定工廠的一種必然選擇。不轉型可能會被市場淘汰,而轉型之路則充滿艱難與挑戰,尤其是對於資源有限的特定工廠而言。人才的缺乏、技術的升級、資金的籌集等問題成為阻礙轉型成功的重要因素。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下找到突破口,成為每一位工廠老闆必須面對的問題。

老闆的心力與轉型的成敗

在特定工廠的轉型過程中,老闆的心力尤為關鍵。心,指的是他們是否有永續發展的決心;力,則是指他們是否有策略轉型的能力,特別是在人力、技術與資金方面。從「無心無力」到「有心有力」,老闆的心態和策略思維對企業的未來發展方向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有些老闆面對現實的殘酷,選擇自我退出。例如,某些外銷大陸為主的工廠,在大陸同業的低價競爭下,最終決定關閉工廠,將資金及土地轉移到其他用途。有些老闆迫於無人接班或技術難以傳承而無法經營下去。這樣的老闆可能會將工廠賣給有心經營的新老闆,或將資金轉移至其他用途。

有些老闆雖擁有足夠資金,卻缺乏人才或技術。特別是當今台灣科技大廠對數位人才及技術人才的吸引力,使許多特定工廠因無法招收到技術人才及作業員而經營困難。這時,老闆需要進行策略轉型,善用政府、學術界和研究機構的支持與資源。例如,一家工具機工廠申請政府的數位轉型補助,進行產品升級和技術創新的產學合作計畫,以應對缺才問題及市場變化。

有些老闆則擁有足夠的決心和能力。他們會善用自己擁有的資源,與同業及異業結盟,聯手合作,群策群力進行策略轉型。例如,一家鑄造工廠與同行業競爭對手合作成立低碳聯盟,針對低碳轉型共同開發新產品和技術,並分享市場資源和經驗。

成功轉型的案例

臺中市已有相當多成功轉型的特定工廠案例。透過政府補助、產學合作和技術創新,這些工廠成功地升級了自己的產品和製造技術,並有效應對了市場的變化和人才的缺乏問題。

例如,一家工具機工廠透過政府的數位轉型補助計畫,成功引入了先進的數位製造技術,並與大學進行產學合作,開發出更具競爭力的新產品。這不僅提升了工廠的生產效率,還大大增加了產品的附加價值,使其在國際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另一個成功的案例是許多木材工具機的特定工廠加入W-Team聯盟。這些工廠透過聯盟的資源共享與合作互助,共同提升了木工機聯盟廠商與產業整體的競爭力及市場應變能力。聯盟內的企業共同研發新技術,參加國際展會,統一品牌推廣,這使得他們在全球市場上更具競爭力。

未來展望與策略建議

面對愈加激烈及急迫的市場挑戰,臺中市特定工廠的轉型之路充滿艱辛與不確定性。然而,透過老闆勇於轉型的策略思維、政府及學術界的支持,以及產業內外的合作,這些工廠仍有機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尋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首先,工廠老闆需要重視人力資源的培育與引進。透過與學術機構的合作,建立實習和培訓計畫,提升員工的技術能力和創新思維。此外,積極參與政府和產業協會的各類人才培訓計畫,吸引優秀的技術人才加盟。

其次,善用政府的各項補助和政策支持。政府提供的企業轉型補助、技術研發補助以及環保改造補助等,都是工廠轉型升級的重要資源。工廠應積極申請這些補助,降低轉型成本,加快轉型步伐。

再次,強化與產業內外的合作。透過產業聯盟和協會,加強與同行業的合作,共享技術和市場信息,聯手應對市場挑戰。例如,參加W-Team聯盟等行業合作組織,共同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

此外,工廠需要持續推動技術創新。引入先進的製造技術和設備,提升產品品質和生產效率。透過與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合作,開展技術研發,開發出具市場競爭力的新產品。

最後,即使是製造業的特定工廠也應重視品牌建立和市場推廣。尤其可以透過傳統與數位行銷的結合,強化廠商品牌在製造產品、服務或技術之形象,提升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知名度。參加國內外展會,拓展市場管道,增強市場競爭力。

結語

臺中市特定工廠在面對轉型挑戰時,需要老闆們的決心和策略,更需要政府、學術界和產業內外的支持與合作。展望未來,如同達爾文進化論所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只有不斷創新和適應變化,發揮中小企業老闆「快、狠、準」的靈敏特性,這些工廠在全球製造業的舞台上依然能繼續發光發熱。雖然未來是充滿挑戰的,但只要堅定信心,積極應對,臺中市特定工廠必將迎來更加光明的前景。

  • 市府分類: 經濟發展
  • 最後異動日期: 2025-04-01
  • 發布日期: 2024-06-21
  • 發布單位: 臺中市政府經濟發展局
  • 點閱次數: 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