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國民政府來臺後,為安置軍眷於臺灣各處成立眷村,位於臺中市的清水區亦陸續成立了信義新村、果貿一村、陽明新村、銀聯二村、忠勇新村、和平新村、慈恩二十村等七個眷村。1960年代臺灣經濟型態正處於由農業轉型工業化的過渡時期,家庭代工、各式代工廠都是一般群眾加入工業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除了在部隊討生活之外,眷村住戶為了養活家庭便開啟了手工年代的序章。 本次展覽選擇四個不同的子題圍繞並呈現手工技藝的生活軌跡,選出清水眷村最特別的「飛機發動機維修」與「降落傘修製作」兩樣工作做為開端,看見在這份工作崗位上的人們如何物盡其用;另外因應社經環境下發展出的「客廳即工廠」、「家庭修補製造的技巧」,則可以了解當時的人們如何為了生活躬行節儉,並在刻苦的日常裡生發出創意的靈光與手感的溫度,一窺清水眷村的巧手技藝所敲打、編織、縫補、焊接出簡樸深刻的生活軌跡。 聯絡人:楊莉敏 聯絡電話:26274568#216